语言训练

成都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推荐语言康复

时间:2021-09-18 来源:未知 作者:育子园

 

    在多年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中,育子园老师探索到的经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现在介绍给大家。 我们将探讨语言的建立、不同语言障碍的分类,以及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即因流体智力缺失导致的语言输入和加工环节出现障碍而形成的感觉型语言障碍。

 

    发展障碍的孩子社会交往差,而语言又是社会交往的前提。因此家长对孩子问题的重视大部分也源于对语言发育落后的焦虑。一个18个月的孩子还不说话,家长就开始焦虑。过了几个月情况仍没什么改变,更加焦虑的家长就会带孩子到处求医。得到的结果一般是“自闭症”且有(语言)发育迟缓,原因不明,但一定要立即进行康复训练。这是一个典型的因孩子语言问题产生焦虑,随后就诊,直到接受康复的过程。

 

    语言障碍的分类

 

    法国医生布洛卡检查了一个去世的失语病人的大脑,确定了一个与说话相关的语言区——运动性语言区。这个区域控制舌、腭的说话运动,损伤后患者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也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却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困难。这种障碍叫做运动性失语或表达性失语症。之后又有一位叫做威尔尼科的医生发现,在脑颞叶上,也有一个与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区域。所不同的是,这个区域损伤后病人虽然可以说话,却听不懂别人的话,这种失语的症状叫做感觉性失语,这个与言语感知密切相关的区域就被称做言语感受区或言语理解区。

 

    所谓失语是指曾经具备语言能力但现在失去了,这与我们这里讨论的为什么一些障碍儿童从未拥有过适龄的语言能力略有不同但密切相关。从布洛卡和威尔尼克的研究来看,感受性和理解性区域其实是语言信息的接收和加工环节,而运动性就是输出环节。儿童的语言发展也同样遵循着这样的客观规律——语言信息接收、语言关联加工和语言表达输出。这是三个不容跳过、也不容顺序颠倒的串联环节,任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语言障碍,只是感觉型或运动型的不同,语言发展的最终结果也不同。

`N52AK}FR1{C(]XR$BHGRK4.png

 

   感觉型语障

    如果一个孩子听不懂他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或只会仿说,或经过长时间训练只能认物、命名,却不能组织有逻辑和场景的语言进行适龄能力的沟通,比如不能区分“你我他”、不能使用介词,不能将掌握的词句应用于适当的场景,这些都是输入和加工环节出了问题,我们称之为感觉型语障。


    这类孩子原于早期一些学习语言必备的流体智能缺失,导致大脑对语言信息无法接收或接收效率低于同龄孩子,大脑成为无米之炊,加工、输出也就无从谈起。不说话的孩子当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环节出的问题。这类孩子再细分还会有两种类型,一是从小就不会说话,到2岁半左右甚至3、4岁还不会,或只会咿咿呀呀的,好一些的也只是叫爸爸妈妈。另一种是2岁之前还不错,甚至会背唐诗、儿歌以及仿说一些词语短句。但2岁半左右反而开始退化,直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听不懂了。这是由于缺失的能力不同造成的更为细分的语言障碍类型。

 

    另一种类型是因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环节出了问题,同样是因部分流体智能缺失导致的。这类孩子信息输入大脑后,却缺乏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其中有一部分孩子机械记忆较强,可以记住很多名词和句子,结果只会“仿说”,不能对话。而语言的发展与智力的发展又相互影响,这就导致只会“鹦鹉学舌”的孩子智力发展落后、理解力差。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只能仿说,其智商也一定是缺损的。 

    运动型语障

    在输出环节,即语言的表达环节出现功能性障碍的,一般称作言语障碍,我们称为运动型语障,包括发音障碍和构音障碍等。发音障碍包括发声、音准、音节和重音以及韵律等语言方面的问题,它能反映的是孩子的语言输出效果。构音障碍包括舌头、嘴唇、咽喉、牙齿、硬腭、软腭、鼻子及嘴巴等部位中的任意一个有问题,都将引起构音障碍。机构里传统意义的语训核心内容就是针对输出环节的,是传承聋儿语言的治疗方法,以纠正语音、声音辨别课程为主。还有就是对发音肌肉的训练,比如循环法、麦克风治疗法、MPO、PROMPT等等。

 单一的运动型输出语障在不说话的孩子中占比很低,更多的是感觉性的输入和加工型语障。

GR`ZB($5W`IV2%ENU6{AY{Q.png

 

    关于贵人语迟

如果语言的输入和加工都没有问题,又没有器质性构音问题,只是语言输出的晚,就是我们常说的“贵人语迟”。其实是不是贵人并不是迷信,而是个概率问题。因为这样的孩子观察能力极强,长大了往往也是那种嘴比脑子慢的人,先观察、再思考,最后才说话。他人生成就事业的概率就会远远大于嘴比脑子快的人,有幸成为“贵人”也就不奇怪了。这样的孩子仅仅是说话晚,但“迟”不是“无”,更不意味着“差”。极个别的孩子甚至7、8岁才开口说话。这种情况除了会在等待出语过程中造成父母的极度焦虑外,其实并不会真的对孩子的正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需要提醒的是,语障的早期表现与普通的语迟表现不易区分,家里的老人通常会以“贵人语迟”的理由安慰孩子的父母。而当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问题应该已经真的很严重了,错过了干预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关于鹦鹉学舌

语言正常发展的孩子和语障的孩子都会鹦鹉学舌,但却有细微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正常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早期会有很短一段时间处于学舌状态,但学的一般仅仅是名词,也只重复2-3个字的词。而对于动词、介词和代词一般是不重复的,还有长句子及对话也不重复,而是懂了之后直接运用。唯有语障儿童学舌时是照单全收、且不断重复。这之间的差别就在理解力的差距。鹦鹉学舌,尤其是长时间、长句子的鹦鹉学舌绝不是到了值得家长兴奋的、语言发展的某个阶段。

 


(责任编辑:育子园)